“扬州八怪” 中的“第一怪”,为何达官贵人也要让他三分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8:54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吟诵这首七绝诗句,不由得提到清代的一位大艺术家,且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化奇人。说谁呢?不消说,说的是郑板桥老爷子。

郑板桥又叫郑燮,燮是他的号,乃为调和之意。在郑板桥的作品里,无不是诗书画印的结合体,这四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,恰是相得益彰,使作品更加艺术化,和谐化,也正如他的名号。

但凡古代文化名人呀,艺术家呀,他们的名字、名号,都是有讲究和有出处的。“板桥”二字,出自唐代诗人温庭钧的五言律诗《商山早行》中的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”

闭起眼睛想一想:一个深秋的凌晨,厚厚的冰霜,铺在悬在水面上的板桥上。只见板桥上,留下了行人歪歪斜斜的足迹,而这足迹,又恰似郑燮的歪歪扭扭的“板桥体”,又称“乱石铺街体”。

因此,以上涉及到了两个来由,一是“郑板桥”名字的来历,而是“乱石铺街体”的来历,由此,书法与诗词就有了紧密的联系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说到郑板桥,下意识的想到了“扬州八怪”!在扬州八怪中,以郑燮和金农最为有名。而在这两人中,郑燮又排在首位,所谓“扬州八怪”中的“第一怪”!

郑燮为何成为扬州八怪的第一怪,要从两个方面去考量,一是他的行为特点,二是他作品的艺术特点。由于这两个显著特点,当朝的王侯将相,达官贵人,都不敢得罪他,对他也是礼让三分!

那么,郑燮究竟有怎样的怪行为呢?为何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不敢得罪、甚至对郑燮要礼让三分呢?答案是,首先表现在性格上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郑燮直言不讳、不畏强权,不慕金钱,正所谓“无欲则刚”!一个人一旦抛开私欲,还畏谁?惧谁?因此,他常常酒后骂人,哪怕是皇帝老子,他也敢于将其拉下马。

郑燮的书法与画作,许多人求之不得,当然,求字画的,少不了那些达官贵人,可是,郑老爷子硬是不给,以至让那些达官贵人颜面扫地。

传说,郑燮的作品有“三不卖”:达官贵人不卖,够了生活不卖,老子不喜欢不卖!三不卖,体现了他对世态炎凉的鄙视和对贪官污吏的憎恶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郑燮的这种不畏权势的性格,在他的的诗句《竹石》中,在他的画作中,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出来。

他的绘画的主要题材,也是离不开竹子与石头的。竹子偏偏选择在石头上生长,体现了竹子的不畏困难、坚韧不拔的精神,这正是郑燮人格的真实写照。

郑燮的《竹石图》,也是他绘画的主旋律,除了表达倔强的精神外,还体现了他的谦虚精神,这种谦虚,更多的表现在对弱者的谦虚,这种谦逊精神,正是主人公及竹子品格的共同写照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郑燮爱憎分明,对权贵的不屑和愤懑,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谦卑,也表现在他的“乱石铺街体”上。这是一种特殊的章法,字体大小参差,东倒西歪,好像喝醉酒的老爷爷,被孙子搀扶着,跌跌歪歪,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,这正是郑燮的“卑微”之处!

然而,“乱石铺街体”的特色章法,也体现了郑燮的玩世不恭!这是对权贵的蔑视!然而又能从东倒西歪中求得平衡,这就是似欹反正。

图片
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
郑燮的书画作品,不仅仅是艺术作品,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一种文化精神!他之所以在艺术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。并非他天生有多聪明,而是他骨子里的顽强不屈,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,通过他作品中的物象——竹、石表现出来。

对于艺术的创新精神,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,总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。有人认为郑燮的书画作品,是标新立异,是改革的弄潮儿。

还有人认为,郑燮的书法缺少美的内涵,说他的板桥体粗俗、低下,完全是个人的喜好,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。

这种批评的声音,是对郑燮书法艺术的忠告,还是对其否定呢?公理自在人心,相信热爱书画的朋友,心里会有自己的答案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